《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綌衣。
清谈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译文:
蓝天举目迎接凉爽的日子,我躺在竹帘搭成的床上,穿着轻薄的宫廷服装。
优雅的谈话使玉麈停止了奏响,悠扬的音乐弹奏出金徽的声音。
高大的树木早已发出秋天的声音,长廊中的炎热气息渐渐消散。
无需河朔的酒宴,我煮着茗茶自我陶醉,忘却了回家的忧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妙觉寺避暑的情景,展现了他在闲适宜人的环境中享受清凉的愉悦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凉避暑的喜悦和自得。
首先,作者用"绀宇迎凉日"来描绘蓝天,暗示着艳阳高照的天气,但也带来了清凉的感觉。接着,他描述了自己躺在方床上,穿着轻薄的宫廷服装,暗示了舒适和悠闲的状态。
在第二联中,作者提到清谈和音乐。清谈停止了玉麈的奏响,雅曲弹奏出金徽的声音。这里通过音乐的停止和弹奏,展示了作者在这个环境中享受清凉的闲适时光。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绘高大的树木发出秋天的声音,以及长廊中微弱的暑气,进一步表达了环境的凉爽和宜人。
最后,作者提到不需要河朔的酒宴,而是煮茶自我陶醉。这种自得和忘却回家的忧思的态度,突显了作者在避暑的环境中找到内心平静和宁静的愉悦。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意深远。通过对环境和个人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避暑场所的舒适和愉悦,同时也传递了对清凉、自得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凉避暑的生活情趣和对闲适时光的向往。
“不须河朔饮”出自宋代梅尧臣的《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xū hé shuò yǐ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