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世为巢拙,长年与鹊争。
欲知云脚雨,先向屋头鸣。
颈上玉花碎,臆前檀粉轻。
何时将刻杖,扶助老夫行。
诗意:
这首诗以一只鸠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拙劣和不得志的境遇。诗人自称为鸠鸟,与聪明灵巧的喜鹊长年争斗,暗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困境与挣扎。诗人渴望知道云脚下是否有雨,于是先在自己的巢上高声鸣叫。诗中提到鸠鸟颈上的玉花碎了,臆前的檀粉也轻了,这是对自己失去了昔日的荣耀和自信的描绘。最后,诗人期盼着何时能有一根刻着杖的人来扶助自己,使自己能够行动自如。
赏析:
这首诗以鸠鸟为象征,通过描述鸠鸟的境遇,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困顿和渴望。诗人自比为鸠鸟,意味着自己在社会中显得笨拙和不起眼,与他人存在着不平等的竞争。鸣叫的行为暗示了诗人追求知识和更好生活的愿望,但也揭示了他的无奈,因为他只能在自己的小巢中鸣叫,很难获得更广阔的视野。玉花碎和檀粉轻的描述表明诗人曾经有过荣耀和自信,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们,这使得他感到沮丧和无助。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够扶助自己,给予支持和帮助,让他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整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更好生活的渴望,给人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感。
“何时将刻杖”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鸠》,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shí jiāng kè zhà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