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念奴娇(重九席上)》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
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
落帽参军华发。
莫倚忘怀,西风也曾,
点检尊前客。
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
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
爱说琴中如得趣,
弦上何劳声切。
试把空杯,翁还肯道,
何必杯中物。
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中文译文:
龙山在哪里,记得当年的盛会,
重阳佳节。有谁能与老兵一同欢笑,
落下帽子参军却白发。
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经,
点检尊贵的客人。
无论今古多么凄凉,眼中只有三两只飞舞的蝴蝶。
请相信,在东边的篱笆采菊,
高尚的情操千百年来只有陶彭泽一人。
他爱在琴中寻找快乐,
不必担心琴弦的声音是否悲切。
试着将空杯子递给他,老翁还能够说些什么呢,
何必在杯子中寻找物品。
在风中微笑着,请老翁与我一同醉倒在今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在重阳佳节时写的,表达了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高尚情操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龙山和高会是当时的一种盛会形式,可能是指一种宴会或聚会,而这种盛会已经成为过去的记忆。作者想起了过去与老兵一同欢笑的时光,老兵们参军时头发已经白了,这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
诗中的陶彭泽是指陶渊明和彭泽,陶彭泽以其高尚的情操和文学才华闻名,作者以此来表达对高尚品德和文学才华的向往和赞美。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喜爱和对琴声的追求,他认为在琴声中能够找到快乐,而琴弦的声音并不需要过于悲切,简单的声音也能带给人心灵的安慰。
整首诗以自嘲和幽默的口吻写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高尚情操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快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以及对陶彭泽的崇敬,诗中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西风也曾”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念奴娇(重九席上)》,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fēng yě z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