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双庙》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月过宋都,泊舟双庙侧。
永怀此忠良,遗烈传碑刻。
五位俨朝裾,千年同血食。
当时多苟生,贵爵曾谁识。
纵今有丘坟,都已荒荆棘。
古人非轻死,於义实罕得。
英骨化埃尘,令名同鸟翼。
飞翔出後世,景慕无终极。
岂若目前荣,未殁声已息。
西登孝王城,王气由邦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宋都(指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的双庙泊舟时的感受和思考。诗人怀念那些忠良之士,他们的忠诚精神被铭刻在碑上,永远流传。五位忠良的形象庄重肃穆,他们的血脉流传千年。然而,在当时,这些忠良们多半默默无闻,贵族们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们的价值呢?
诗人认为古人并非轻易选择死亡,他们之所以牺牲,是因为对义理的坚守实在太少见了。他们的英勇骨骼已经化为尘土,但他们的名字却如同鸟翼一般飞翔在后世。他们的精神永远令人景慕,没有终结的一天。
诗人反问,这些忠良的荣耀与声望,是否只能在他们死后才能得到认可呢?他们的精神应该得到当下的尊重和赞美。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引向孝王城,这里的王气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耀。
这首诗词通过对忠良精神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上的英勇人物的敬仰和景仰之情。它也呼唤着当代人应该珍视和传承这种忠诚和正义的精神,使之在现实中得到体现和尊重。
“於义实罕得”出自宋代梅尧臣的《谒双庙》,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yì shí hǎn dé,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