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晚过张林》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舟晚上经过张林的情景,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望山几欲去寻幽,
此日虽来不暇游。
一棹黄昏过山下,
疏灯络纬满林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乘舟晚上经过张林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望山几欲去寻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幽深之处的向往之情。作者在远望山景时,内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希望能够亲身去寻找那些幽静的地方。
接着,“此日虽来不暇游”,表明作者虽然来到这里,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游览。这句话中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意味着人生短暂,有时无法尽情享受美好的事物。
下半首,“一棹黄昏过山下,疏灯络纬满林秋”,通过描绘黄昏时分舟行经过山下的景象,以及林中点缀的稀疏灯火,展现了一幅秋日山水的美景。这里的“疏灯络纬”形容了山林中点点灯火的分布,给人以温馨而宁静的感觉。整首诗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给人以深思和赏识之情。
“一棹黄昏过山下”出自明代高启的《舟行晚过张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zhào huáng hūn guò shān xià,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