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外秋风起御河,
京华客子意如何。
伎同北郭知应滥,
俸比东方愧已多。
梁寺钟来残月落,
汉宫砧断早鸿过。
不材幸得同趋阙,
几度珊珊候晓珂。
中文译文:
秋天的风吹拂着柳树,御河畔的景色美丽。身为京华的游子,心中的思绪如何呢?才艺与北郭的知名度相比,显得有些不足,官俸与东方的贤士相比,更是感到惭愧。
梁寺的钟声传来,残月渐落,汉宫的砧杵声断续,早起的鸿雁已经飞过。虽然自己才华不足,但幸运地得到了同趋朝廷的机会,多次期待着早晨的珂珂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京师(即北京)的秋天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高启对自身才华和地位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柳外秋风、御河、梁寺钟声等描绘了京师秋天的美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流转。而诗人则以京华客子的身份,表达了对自己才艺和地位的思考。他自谦才艺不及北郭(指北郭冯翊,当时有名的才子),官俸也不如东方贤士,感到自己的不足和愧疚。
然而,诗人也有幸得到了同趋朝廷的机会,多次期待着早晨的珂珂声(指朝廷的早朝),这表明他对于自己的才华和地位仍然抱有一定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经历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才华和地位的思考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伎同北郭知应滥”出自明代高启的《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tóng běi guō zhī yīng là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