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砧何处在赏析

藁砧何处在朗读

《折杨柳》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边界地区遥远无尽头,征人远离不再归来。
秋天的容颜凋谢了翠羽,分别的泪水伤害了容颜。
望着破碎的流星信使的驿站,心思飞驰到明亮的月亮之关。
草屋边的藁砧还在哪里,杨柳自然适合攀折。

诗意:
这首诗抒发了离别的伤感和对远离家乡的征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边地的遥远无尽,征人去征战而再也无法归来。秋天的寂寥和离别给人带来凄凉和伤痛。诗人望断了流星的驿站,思念和期待之情袭上心头。他追寻月亮,希望能找到驿站的所在。最后,诗人又暗示了自己仍在原地,藁砧依然存在,杨柳仍然自然丰盈。

赏析:
诗人通过诗中的边地和征人来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边地的遥远无尽给人以无边无际的感觉,征人再也无法返回家乡。秋天是离别的季节,秋容凋谢象征着分别带来的悲伤和凄凉。诗人用望断流星驿来突出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征人的期待和希望。他以明月为目标,希望找到驿站的所在。诗的最后两句则用简练的语言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自己仍在原地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凄美而含蓄,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离别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离乡征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希望的向往。

下载名句
(0)
名句归类:折杨柳
名句主题:边地无极红颜藁砧
相关名句: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