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二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灯夕二首》
本子流传自柳荣,
着行线彩斗鲜明。
似从傀儡家传出,
又说熙河帅教成。
边地烽烟差向里,
中州灯火尚承平。
何尝夜夺崑崙隘,
真为君王奏凯声。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灯火为主题,通过对不同地方的灯火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首先提到了一个本子的来源,表明这些情景是从柳荣那里得知的。接着描述了灯火的形态,线彩斗鲜明,给人以夺目的印象。诗中还提到了傀儡家和熙河帅,暗示了这些灯火背后可能有着一些不同寻常的故事。
诗的第二部分描述了边地的烽烟和中州的灯火。边地的烽烟传递着战火和冲突的消息,而中州的灯火却仍然保持着平静和繁荣。这种对比突显了战乱与和平之间的差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问道,何时灯火曾在崑崙隘(古代边境要塞)夺取夜晚,真的为君王奏凯的声音。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于战争和权力的思考,呼唤着和平与繁荣。
赏析:
《灯夕二首》以描绘灯火为线索,通过对不同灯火背后故事的联想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乱与和平、权力与人民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线彩斗鲜明、烽烟和灯火的对比,展现了人们生活在动荡年代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人通过提及傀儡家和熙河帅,给读者一种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使得诗歌更具有神秘感和趣味性。最后两句以问句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对战争和权力提出了质疑,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权力滥用的反思。
整首诗词通过对灯火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社会动荡时期的景象,同时蕴含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它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联想,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并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中州灯火尚承平”出自宋代刘克庄的《灯夕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zhōu dēng huǒ shàng chéng p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