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襄师陈端明挽诗》是一首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公昔加黄钺,堂堂国势尊。
边人开此户,索虏祭南门。
军册甲寅报,炊烟戊己屯。
吴儿勿轻议,公论在襄樊。
部曲吞声惜,朝廷拊髀思。
谁知钓璜叟,堪将渡辽师。
无复湟中谷,空馀岘首碑。
韩门翱湜在,行状与铭诗。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为故襄师(指故乡襄阳的教师)陈端明所作的挽诗。诗中回顾了陈端明的事迹和对他的赞颂。陈端明曾经是一位高官,担任过重要职务,他的国家地位崇高,受到人们的尊敬。他曾经在边境的南门处开设门户,以便索要虏俘,同时也为了祭奠南方的英魂。他在军队的册报中,用甲寅年(即宋徽宗治平二年)报告战况,炊烟上升的戊己日子里,军队驻扎在边境地区。诗中提到了吴儿,是指吴国的后裔,表示对陈端明的劝告,不要轻易发表评论,因为他的声望在襄樊城内。陈端明的部曲(部下)默默地惋惜他离开,而朝廷也拍着腿思念他。诗中还提到了钓璜叟,指的是一个擅长钓鱼的老人,他有能力渡过辽国的军队。诗的最后描述了襄阳的湟中谷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孤立的岘首碑。韩门的翱湜(指韩愈)在这里行走,记录了陈端明的事迹,刻下了铭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陈端明的挽诗,展现了他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他的赞赏。诗中运用了具象的描写,如黄钺、南门、炊烟等,使得情景更加生动。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人物和传说的暗示,如吴儿、钓璜叟等,增添了神秘感和传奇色彩。最后两句描述了襄阳的湟中谷已经荒凉,只剩下孤立的岘首碑,暗示着时光流转、历史更迭的无情,以及陈端明事迹的残缺与遗忘。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陈端明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和人事无常的主题。
“谁知钓璜叟”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故襄师陈端明挽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éi zhī diào huáng sǒu,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