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寄远》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描绘了作者秋天离别时的内心感受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诗中,作者以秋天时节为背景,借此表达了离别时的忧愁和思念之情。诗人称自己的时光已经过去,正值晚年之际,感到非常痛苦。他和心爱的人可能在千里之遥,但心灵却紧密相连,感受着相同的情感。离别的痛苦无法消散,就像院子里的树叶被秋风吹落一样。
另外,诗中提到了燕子飞动的倩影,以及蕙草散发的香气。这些景物增添了凄凉和离别的色彩,同时也点缀了诗词的意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和美好岁月的向往,但现实却是他们的美好时光已经消逝,成为了空洞的回忆。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的情感通过对离别、秋天等意象的描绘,使诗词更加深刻而富有感触。
总之,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描述了作者离别时的内心痛苦和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意象的手法,诗人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庭树正秋风”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感秋寄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íng shù zhèng qiū fē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