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赤日可中庭,树影敛不开。
烛龙未肯忙,一步九徘徊。
梦中惊耳鸣,欲觉闻远雷。
屋山奇峰起,欹枕看云来。
变化信难料,转头失崔嵬。
虽然不成雨,风起亦快哉。
槐叶万背白,少振十日埃。
白团岂办此,掷去羞薄才。
蜻蜓泊墙阴,近人故多猜。
墙西岂更热,已去却飞回。
中文译文:
夏日的阳光炽烈,连中庭都被晒得闷热,树影难以展开。
蜡烛的火龙不愿忙碌,一步迈出就徘徊久久。
梦中听见耳边响起雷声,醒来却只能闻到远处的雷声。
屋后的山峰奇特地拔地而起,我侧卧枕着看云朵飘来。
变化多端,难以预料,转头望去却已失去了崔嵬的景象。
尽管没有变成雨,但吹起的风也是快速的。
槐树叶背面都泛白了,几乎摇落了十天的尘埃。
白色的团扇又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它丢弃,羞愧自己的无能。
蜻蜓停在墙阴处,近人的猜测很多。
是墙的那一面更热吗,它已经离开了,却又飞了回来。
诗意和赏析:
《夏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景象,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和思考。
诗中的赤日和树影暗示了酷热的天气,阳光炽烈,连树荫都无法遮挡。蜡烛的火龙象征着消耗和不愿意奔波劳累,表达了诗人对于炎热天气的厌倦。
诗人在梦中听到雷声,但醒来后只能远远闻到雷声,这意味着诗人在梦幻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差异和失落。
屋后的奇峰和飘来的云朵给诗人带来了一些欣慰和遐想,但这种景象又转瞬即逝,使诗人感到变化无常和无法预测。
尽管没有下雨,但炎热的风吹起来却很快,显示了夏季独特的气候特点。
诗中的槐叶白背和团扇的无能象征了诗人无法摆脱炎热的困扰和自己的无力感,对于改变环境的努力感到无奈。
蜻蜓停在墙阴处,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和揣测,暗示了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多疑和猜忌。
最后,诗人思考墙的西面是否更热,蜻蜓离开后又飞回来,这种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环境和人事物的思考和观察。
整首诗以夏日的炎热为背景,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和感受,抒发了诗人对于变化无常和难以预料的感慨。同时,诗中还透露了诗人对于环境和自身无力改变的无奈,以及对于人们猜测和揣测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将夏日的酷热和变幻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观察力。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夏日的炎热,以及诗人对于环境和人事物的思考与困惑,从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已去却飞回”出自宋代陈与义的《夏日》,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ǐ qù què fēi huí,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