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山割取白色丝布,山峰高耸,叶子沙沙作响。
将这些白丝归还给朝廷,用于制作君王的服装。
我不惜舍弃自己的纯洁,只为迎合君王的需要。
我不敢稍有怠慢,生怕君王对我不满。
有人说菖蒲花的香气,能闻而无法辨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晁补之作为苏翰林(朝廷官员)上山割取白纻丝布的情景。白纻是一种贵重的丝织品,用于制作君王的服装。晁补之毫不吝惜自己的洁白之身,将这些纯洁的白丝归还给朝廷,以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他忠诚地为君王服务,不敢有丝毫怠慢之意,生怕得罪君王。最后,他借用菖蒲花的比喻,表达了菖蒲花香气的独特,虽然能闻到香气,却无法辨别是菖蒲花的特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晁补之对君王的忠诚和为官员应尽的职责的理解。他将自己的纯洁和洁白之身归还给朝廷,以完成制作君王服装的任务,展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诗中的"白纻"象征着纯洁和高贵,晁补之不惜割取山上的白纻丝布,表达了他对君王的无私奉献。他虽然怀有一定的畏惧,生怕君王对自己不满,但依然毫不犹豫地将白纻归还,表现出了作为一名官员对国家和君王的忠诚。
最后两句以菖蒲花作为隐喻,表达了菖蒲花的独特香气,只能闻到却无法辨别的意境。这里可能暗示着晁补之的无私奉献和忠诚,虽然不能被人完全理解和认识,但他仍然以自己的方式默默为国家和君王做出贡献。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上山割取白纻丝布的场景,表达了晁补之对君王的忠诚和为官员应尽的职责的坚守。同时,通过菖蒲花的隐喻,强调了他默默无闻的奉献和不被完全理解的境遇。
“不惜洁如霜”出自宋代晁补之的《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xī jié rú shuā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