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日相逢忆此年赏析

它日相逢忆此年朗读

这首诗词是宋代晁补之的《次韵金乡宰韩宗恕寺丞见赠三首》。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蜀客高词诧割鲜,
直吞云梦气仍全。
自怜单阏穷为赋,
不向元和共得仙。

嘉论一朝倾盖合,
新诗半夜叩关传。
西窗却话巴山事,
它日相逢忆此年。

译文:
蜀地的客人有着出色的才辩,他们的词句让人惊叹不已,像割开鲜花一样细腻。他们直接吸纳了云梦之气,仍然保留了原有的风采。我自愧不如,身处贫寒之中只能以写作为生,没有能够像元和一样共同获得仙境的机缘。

好评如潮,一时间赞扬之声四起,新诗半夜敲门传阅。当我坐在西窗之下,却谈论起了巴山的事情,预感着日后再相逢时,会怀念起此时的岁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晁补之自愧不如的情绪,他羡慕蜀地的客人们能够写出如此美妙的词句,而自己却只能在贫穷的环境下为生计而写作。他感慨自己没有像那些客人一样有机会获得仙境的体验。

然而,尽管他自怜贫寒,却得到了赞赏和好评。他的新诗在夜晚流传开来,受到了广泛的赞美。在这样的时刻,他坐在西窗下,回想起巴山的事情,预感到未来的某一天再次相逢时,会怀念起此刻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晁补之对蜀地客人的羡慕之情。他们的词句被赞誉和推崇,而晁补之则自怜单阏,认为自己只能在贫穷中为赋写作,无法像那些客人一样获得仙境的体验。

然而,尽管他处于贫穷之中,他的作品却得到了好评和赞扬。新诗在半夜传阅,这种情景表明他的才华被广泛认可。在这样的时刻,晁补之坐在西窗下,谈论起巴山的事情,预感到未来的某一天再相逢时,会怀念起此刻的岁月。

这首诗体现了晁补之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才华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巴山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整体上,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并通过对蜀地客人的羡慕以及回忆和期待的情节,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诗意。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