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八弟西园课经二首二》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懒旷期陶谢,
呼儿读晋书。
葛巾倾泛潋,
蜡屐上嵚岖。
回向空门旧,
揩磨意地初。
未堪朝市隐,
且欲去衡庐。
中文译文:
懒散度过陶慕和谢安的时光,
呼唤儿子来读晋代的书籍。
葛巾上的汗水沁湿了衣襟,
蜡屐踏过崎岖不平的山路。
回转向那空寂的寺庙,
用心去磨炼自己的意志。
不愿在朝市中隐居,
更想离开这座衡庐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晁补之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感受。诗人表达了自己懒散的生活状态,暗示他对闲散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他召唤儿子来读晋代的书籍,可能是希望通过儿子的学习来传承古代文化和智慧。
诗中提到的葛巾和蜡屐,是描述诗人朴素的衣物和鞋履,反映了他的生活简朴和清贫。葛巾上的汗水和蜡屐踏过崎岖的山路,显示了诗人艰辛的求学之路。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离开尘世的向往和对修行的渴望。他回转向空寂的寺庙,希望通过苦行修炼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他不愿意在喧嚣的朝市中隐居,更渴望离开这座衡庐山,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清静和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俗世纷扰的厌倦。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反差鲜明的生活状态,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懒旷期陶谢”出自宋代晁补之的《次韵八弟西园课经二首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ǎn kuàng qī táo xiè,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