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鲁直谢李右丞送茶》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都城米贵斗论璧,
长饥茗碗无从识。
道和何暇索槟榔,
惭媿云龙羞肉食。
诗中描述了都城中米价昂贵,以至于斗米成为了一种争论的话题。然而,长期饥饿的人们却无法品尝到茶的滋味,茶碗遥不可及。诗人感慨道,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哪有时间和闲情去索求奢侈品如槟榔,也感到惭愧,认为像云龙这样的神龙都会羞愧于享受肉食的待遇。
壑源万亩不作栏,
上春伐鼓惊山颜。
题封进御官有局,
夜行初不更驿宿。
诗中描绘了山区的景色,山壑间宽广的田地没有围栏,形成了一片开阔的景观。春天来临时,伐木者的鼓声惊起了山中的野兽。诗人提到自己题写的封奏书进入宫廷,但并不知道是否会有回音。夜晚行走,刚开始时并没有找到宿处。
冰融太液俱未知,
寒食新苞随赐烛。
建安一水去两水,
易较岂如泾与渭。
诗中提到冰融的时间还未确定,太液池(宫中的水池)中的冰是否已经融化也不得而知。在寒食节时,葵花油新鲜出炉,被赐予了蜡烛。诗人以建安一水(指江南地区的汉水)与泾河、渭河进行对比,认为江南的水景胜过泾渭两河。
右丞分送天上余,
我试比方良有似。
月团清润珍豢羊,
葵花琐细胃与肠。
诗人表达了对李右丞(官员的职位)送来茶的感谢之情,并表示自己试图以礼相答,但自己的回礼与李右丞的赠礼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诗人提到月色如珍珠般明亮,而食用的羊肉则是鲜嫩的。葵花的菜肴细腻可口,与肠胃相得益彰。
可怜赋罢群玉晚,
宁忆睡余双井香。
大胜胶西苏太守,
茶汤不美夸薄酒。
诗人感叹自己赋诗已晚,错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不再怀念过去的荣耀。他并不怀念睡余地区(指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的双井香茶,而是对大胜茶(一种名茶)和胶西茶(古代青瓷名茶)所赠的苏州太守的感激之情。诗人认为茶汤的味道胜过了薄酒。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时代困境和社会不公的感慨和思考。诗人描绘了米价昂贵、长期饥饿的生活环境,以及人们对奢侈品的渴望但无法实现的困境。诗中还展示了美丽的山水景色、宫廷的繁忙和不确定的归宿。诗人通过对比山水、水景和物质享受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内心追求的坚持。
诗中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李右丞送茶的感激之情,并以自己的回礼为比较,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自嘲。最后,诗人对茶的品味和对大胜茶和胶西茶的赞赏,凸显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精神享受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现实困境和物质欲望的揭示,以及对美好山水和茶文化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和对友情的珍视。
“右丞分送天上余”出自宋代晁补之的《次韵鲁直谢李右丞送茶》,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òu chéng fēn sòng tiān shàng yú,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