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村逢陈安性》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束装清晓来江浦,瘦马羸童犯山雨。
解鞍入寺闻钟声,堂上僧斋日初午。
清晨,我束装整齐来到江边。我骑着瘦马,身边只有一个瘦弱的少年,勇闯着山雨的洗礼。
我下马解下马鞍,步入寺庙,听到钟声悠扬,这是僧人们在堂上吃斋的时候。
故人聆我足音喜,纱帽相逢坐东庑。
别来几日颔生须,相见惊疑更问语。
老友听到我的脚步声,欢喜地前来迎接,我们戴着纱帽在东庑相见坐下。
我们相隔几天未见,我脸上长出了胡须,相见时感到惊讶,彼此询问起近况。
念昨与君俱随书,贫贱不为人比数。
侍郎门馆乏容悦,举子文章惭莽卤。
我想起昨天与你一起随书而行,我们身份贫贱,不能与富贵者相比。
侍郎的官邸和门庭,容纳不了我们,我们这些举子的文章只能黯然失色。
瞽言强献亦何有,君去东州我之楚。
可怜今日江头路,草草逢君具鸡黍。
虽然我能虚称文采卓越,但这又有何意义,你已经去了东州,而我仍在楚地。
可怜今天的江头之路,匆匆忙忙地与你相逢,只能将我所能准备的最简陋的鸡肉和黍米招待你。
我贫无策未容饱,君禄虽微不犹愈。
如今未可计得失,且作新诗致醇醑。
我贫困无策,不能款待你得体,尽管你的俸禄微薄,但也能稍微改善一些。
现在还不可计算得失,我们应当写一首新诗,以表达我们的真诚之情。
这首诗词《汤村逢陈安性》表达了晁补之对友情和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清晨的画面描绘自己与友人相见的情景,通过描述自己的贫困和友人的微薄俸禄,表达了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和苦闷。尽管处境困难,但诗人仍然选择以新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留下真诚的友情,这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整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描写细腻的场景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境遇的深思。
“可怜今日江头路”出自宋代晁补之的《汤村逢陈安性》,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ě lián jīn rì jiāng tóu l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