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答之道弟府教授》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文辞便是升堂贾,
谈辩宁非入幕超。
已谓襄中能出颖,
那知车下正哀谣。
但从袁盎无何饮,
莫笑冯公不见招。
伴我河山访陈迹,
明年红紫满阳条。
诗意:
这首诗词是晁补之作为回答之道弟府教授而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才能和地位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环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和地位的思考。诗的开头写道:“文辞便是升堂贾,谈辩宁非入幕超。”这句话意味着作者认为文辞可以使人在社会上获得地位和财富,而辩论和交谈则不能使人超越现有的权势。接着,诗人写道:“已谓襄中能出颖,那知车下正哀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但却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不看重才能,而是对权势和财富的追逐。
在下半部分的诗句中,作者以袁盎和冯公作为例子,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袁盎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才能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冯公则指的是冯京,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这两个例子,诗人暗示了人才被忽视和埋没的现象。
最后两句诗写道:“伴我河山访陈迹,明年红紫满阳条。”这是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他希望能够在明年游历自己热爱的河山之间,寻找古人的足迹,并期待自己的才能得到认可和充分展示。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和社会环境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它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才能的浪费和对权势的追逐,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伴我河山访陈迹”出自宋代晁补之的《再用前韵答之道弟府教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àn wǒ hé shān fǎng chén j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