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睢阳作》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张巡。这首诗词描绘了张巡作为城池的守护者,面对来犯的敌人,屡次出征,不计个人的伤亡和牺牲,表现了一名忠诚的将领的坚贞,以及对天子的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接战春来苦,
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
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
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
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
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
心计欲何施。
诗词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城池的危险。作者在诗中提到孤城日渐危,合围之下,张巡作为城池的守护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他时常参与战斗,厌恶战争的黄尘升起,白羽飘扬。即便他身上受了伤,也依然不畏艰险,毅然冲上前线,以鲜血涂满登城之际。
诗中强调了忠诚和坚贞的品质。无论忠诚和信仰是否能够抵抗来敌,张巡依然坚守自己的立场,保持忠诚信仰不动摇。他忠诚于皇帝,但是没有人去奏报皇帝,那么他内心的计策又怎么实行呢?最后两句表达了张巡对皇帝的愿望和无奈。
这首诗词既表现了士兵们守城的艰辛和牺牲,也反映了作者对忠诚和坚贞的理解和追求,体现了唐代将领的勇敢精神和对皇帝的忠诚,给人以激励和启示。
“孤城日渐危”出自唐代张巡的《守睢阳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ū chéng rì jiàn wē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唐代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