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儿病要须闲,闲极自成趣。
空虚虽近道,懒拙初非悟。
偶将今生脚,还著古人屦。
大小适相同,本来无别处。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看到自己的儿侄唱和自己的作品,并通过这一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领悟。诗人认为,当儿童生病时,需要有充足的闲暇时间来疗养,而在闲暇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追求空灵与虚无的境界在修养上是正确的,但诗人苏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懒散和迟钝,并未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真谛。他将自己与古人进行对比,认为自己的行事举止就像穿着古人的鞋子一样。无论大小,适应环境是相同的,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儿侄唱和生活观察的描绘,展现了苏辙内心的思考和反思。诗人通过对儿童病痛和闲暇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节奏的思索和对自我修养的反思。诗中的空虚和懒拙,暗指诗人在生活中的迷茫和懒散,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将自己与古人进行对比,诗人传递了一种对古人智慧和经验的敬仰之情,并以此启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词质朴自然,言简意赅,透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本来无别处”出自宋代苏辙的《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ěn lái wú bié chù,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