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渺小与巨大。
诗中以“雷”为主题,描绘了夜晚的巫峡中传来雷声的景象。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诗中写道:“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具体描绘了雷声的声音和震动在那个狭窄深邃的峡谷中回荡起来。接着,诗中写道:“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表达了雷声如龙蛇般不停地盘旋和争斗,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力量较量。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用“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形容雷声如滚石般碾过空山,从陡峭的绝壁中传出。这一描写增加了雷声的威力和震撼力,同时加强了对自然力量的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赞叹和钦佩之情。诗人在这里提到了楚王台,或许可理解为楚国的历史和遗址。作者透过自然的雷声,表达对楚国古代帝王英武的敬仰,将自然与历史相结合,进一步彰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描写雷声为线索,表达了自然力量的浩大和恢宏,同时也展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的力量时的渺小和敬畏之情。诗意深远,意境壮丽,是杜甫一首充满力量和震撼力的作品。
“霹雳楚王台”出自唐代杜甫的《雷》,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ī lì chǔ wáng tá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