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吕梁》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没悬流虽有道,
凭陵险地本无心。
未能与物都无碍,
咫尺清泉亦自深。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与李公择一起旅行经过吕梁山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在行进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一种心境。虽然山间有曲折的小道,但作者并不在乎这些曲折的道路,他对山林的险峻地形并不关注。他希望心境能与周围的事物无碍,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便只是一尺之距,他也能深深地感受到清泉的清凉和深邃。
赏析:
苏辙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自己旅行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感受。诗中的"出没悬流虽有道"表达了作者对于旅途中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的不在乎,以及对于外在环境的超脱。"凭陵险地本无心"一句表明了作者对于周围险峻地形的无动于衷,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自在和超然。"未能与物都无碍"表达了作者对于与周围事物融合的渴望,追求一种无碍的心境。最后一句"咫尺清泉亦自深"则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内心深处情感的领悟。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抒发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与追求。
“咫尺清泉亦自深”出自宋代苏辙的《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吕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chǐ qīng quán yì zì shē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