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山阳七咏 开先瀑布》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上流泉自作溪,
行逢石缺泻虹霓。
定知云外波澜阔,
飞到峰前本末齐。
入海明河惊照曜,
倚天长剑失提携。
谁来卧枕莓苔石,
一洗尘心万斛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游览庐山山阳时的景色和感受。他在山上看到了一条流泉自成溪流,在行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块石头上的石缺,从中流出的水形成了美丽的虹霓。苏辙认识到云外的浩渺波澜,感叹飞瀑流落到山峰前,展现出宏大的气魄。他进一步描绘了水流入海后明亮的河水,但长剑却失去了提携,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壮丽景色时可能会忽视内心的修养。最后,苏辙希望有人能够来到这片山间,躺在莓苔石上,洗去尘心中的万斛泥沙,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净化。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间的自然景色和物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心的思考。苏辙以流泉、石缺、虹霓、山峰等景物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他认识到自然的浩渺和壮丽,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修养。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自然景物的拟人化(行逢石缺泻虹霓)、对比与借景(定知云外波澜阔,飞到峰前本末齐)、意象的转换(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等,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整首诗词以山水之景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心灵净化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呼唤人们要重视内心世界的培养,追求真正的心灵自由。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也符合宋代诗词的特点,运用了韵律和格律的要求,结构严谨而有韵味。整首诗词字字珠玑,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飞到峰前本末齐”出自宋代苏辙的《游庐山山阳七咏 开先瀑布》,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ēi dào fēng qián běn mò q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