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触处竦先声赏析

边防触处竦先声朗读

《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窜逢公弄水亭,
北归留我阖闾城。
壮年不见日千里,
余论犹惊敌万兵。
简册何人知迼膝,
边防触处竦先声。
伤心系舸城东地,
目断安知有死生。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滕达道龙图的挽词,表达了对滕达道龙图的思念和敬意。滕达道龙图可能是一位朋友或同僚,他南窜的时候苏辙在水亭遇见了他,而滕达道龙图北归时却留下了苏辙在阖闾城。诗人感叹自己年纪已大,未曾见到滕达道龙图千里迢迢的行程,但他仍然为滕达道龙图面对万敌的勇气而惊叹。诗中还提到了滕达道龙图的简册,在城东的边防触处,滕达道龙图的声名让人振奋。最后,苏辙忧心忡忡地说,心系着滕达道龙图的安危,但目光已无法看到他的生死。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滕达道龙图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苏辙通过描述滕达道龙图的南窜和北归,展现了他追求事业的勇气和决心。他对滕达道龙图的行程和身份的赞美,彰显了滕达道龙图在边防事务上的积极作为和声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友谊和忠诚的珍视。同时,苏辙对滕达道龙图的忧心忡忡也显露出作者的情感焦虑和对友人安危的牵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友情和忠诚的追求,以及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深思。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