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就桥南宿赏析

欲就桥南宿朗读

《阴晴不定简唐觐秘校并敖吴二君五首》是苏辙的一首诗,描绘了景色的变化和人们的艰难处境。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蚕眠初上簇,
麦熟正磨鎌。
云气重重合,
江流夜夜添。
荐饥人甚困,
多病我仍兼。
欲就桥南宿,
单衣莫雨沾。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变化多端的时刻,描绘了大自然中的景色交替以及人们的艰难境况。诗中通过描写蚕眠和麦子成熟的过程,展示了季节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云层密布,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这些景象都显示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与此同时,诗人也描绘了人们的困境,饥饿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诗人自己则身患多种疾病,生活也并不轻松。最后,诗人渴望找到一个可以过夜的地方,希望不要让他独衣单裳被雨淋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们困境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在描写自然景色方面,诗人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将蚕眠和麦子成熟的过程形象地描绘出来,展示了季节的更迭和农耕劳动的辛勤。同时,云层的交汇和江水的流淌,更加强调了变化无常的自然界。

在描写人们的困境方面,诗人通过"荐饥人甚困,多病我仍兼"的句子,表达了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困境。饥饿和疾病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巨大问题,而诗人自己也身患多种疾病,这使得他对这些问题更加敏感和关注。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自然和人类的境遇,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怀。这首诗以平实的笔触,展示了苏辙对社会困境的关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宿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