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蜀公挽词三首
能言人尽尔,
有立世终稀。
忧国常先众,
谋身亦勇归。
见奇初或笑,
要极未应非。
仅似西山老,
终身止食薇。
赋传长啸久,
书奏镈钟新。
共叹文章手,
终为礼乐人。
遗风满台阁,
好语落簪绅。
欲取褒雄比,
终非骨鲠臣。
剑外东来日,
城西却住年。
高斋留寓宿,
旅食正萧然。
语惬闻投石,
诗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泪,
一洒叶坟前。
《范蜀公挽词三首》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苏辙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被尊称为范蜀公。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的思考,展现出他的忠诚、坚毅和对文学的热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能言人尽尔,
有立世终稀。
忧国常先众,
谋身亦勇归。
见奇初或笑,
要极未应非。
仅似西山老,
终身止食薇。
赋传长啸久,
书奏镈钟新。
共叹文章手,
终为礼乐人。
遗风满台阁,
好语落簪绅。
欲取褒雄比,
终非骨鲠臣。
剑外东来日,
城西却住年。
高斋留寓宿,
旅食正萧然。
语惬闻投石,
诗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泪,
一洒叶坟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对自身经历和人生观的反思为主题,通过对人生和事业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忠诚、坚毅和文学的热爱。
诗的前四句表达了苏辙的坚持和努力,他说自己能言善辩,但为了立身立世却很稀有。他常常为国家的忧患先行,为个人的理想奋勇前行。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苏辙对人生的感悟。他说有时候当他看到一些奇特的事物时,或许会笑一笑,但他的追求却从未停止。他比喻自己像西山上的老人一样,一生都在苦苦寻求理想,不停地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苏辙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评价。苏辙说他的赋作被传颂已久,他的文章和书奏都新颖独特。他共同感叹文学的力量,最终成为了礼乐的人。
最后几句表达了苏辙对自己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思考。他说他的风采和才华将长久留存,他的言辞将在台阁中流传,他的好话将传扬到朝廷和士人之间。他渴望被与著名的范蠡、项羽相比较,但他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雄杰之才。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虽然身处异乡,但他仍然坚守高斋,过着简朴的生活。
最后的几句表达了苏辙对自己文学创作的态度。他说他喜欢用简洁的言辞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诗作崭新,像涌泉一样清新。他用清樽中的苦涩泪水洒在自己先人的坟前,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
整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坚定的个人信念和对文学的热爱。他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表达了对忠诚和坚持的追求,同时反思了自己的成就和不足。这首诗词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是苏辙文学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书奏镈钟新”出自宋代苏辙的《范蜀公挽词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ū zòu bó zhōng x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