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澦堆》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滟澦堆,指江中水波荡漾的景象,石屏则是指石头堆积而成的屏障。诗人在描绘江中石屏的滟澦堆时,表达了它们坚固不摧的特性。鳖灵夏禹不能摧,意味着这些石屏坚硬如鳖灵,连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君主夏禹也无法摧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石屏的高大和难以靠近。它们深根百丈,没有人敢靠近它们。然而,当夕阳西下时,凫雁纷纷飞来,显示了自然景观中的生机和活力。
诗的下半部分表达了一种英雄豪情。诗人问道,有哪个人能够勇敢无畏地面对死亡的威胁?有哪个人能够为了他而光脚登上高崖峭岩?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勇敢、无畏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在崔嵬的山峰上,诗人提到了一块古碑。这块碑上刻有奇特的篆字,诗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情阅读和品味这些字迹,即使是被青苔所覆盖。
然而,诗人也警示说,如果有人看到了这块碑,可能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甚至可能遭受风雷的打击。
这首诗词《滟澦堆》通过描绘江中石屏的景象,表达了它们坚固不摧的特性和自然景观的壮丽。诗人以此为引子,赞美了勇敢无畏的英雄精神,并表达了对古碑和文化遗产的珍视。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当使尽读磨苍苔”出自宋代苏辙的《滟澦堆》,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g shǐ jìn dú mó cāng tá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