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此亦非公有赏析

三年此亦非公有朗读

诗词:《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仁寿宫中穞谷生,
太湖苍石草间横。
与衰换世身犹在,
南北従人事已轻。
累石作台秋藓上,
凿汧通水细渠清。
三年此亦非公有,
空使他年记姓名。

中文译文:
仁寿宫中长出奇特的怪石,
太湖的苍石横卧在青草间。
尽管时光流转,我身依然在,
但对于南北的世事已经漠然。
堆积的石头形成了台阶,秋天的苔藓覆盖其上,
凿成的沟渠使水流通,清澈细流。
这三年来,这些景象并非属于公众,
只能让后来的人记下我的名字。

诗意和赏析: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仁寿宫内的奇石景观,以及作者对光阴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这些奇石在仁寿宫中的生长,以及太湖的苍石与青草之间的交错。这种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创造力,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活在世间,但对于南北方的世事已经不再关心。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权力和政治的冷漠,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个人境遇和人事变迁的深思。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石头堆积成的台阶和秋天苔藓的覆盖,以及通过凿成的沟渠使水流通畅的景象。这里,作者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了自己对于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无奈和苦涩之情。作者提到这些景象并非属于公众,只能让后来的人记住他的名字。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和成就的不被重视或遗忘的忧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人生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反思。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和抒发情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个人命运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示了对艺术成就和个体存在的无奈和苦涩之情。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