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人迹酴醾》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蜀中酴醾生如积,
开落春风山寂寂。
已怜正发香晻暧,
犹受未开光的皪。
半垂野水弱如坠,
直上长松勇无敌。
风中娜娜应数丈,
月下煌煌真一色。
故园闻道开愈繁,
老人自恨归无日。
百花已过春欲莫,
燕坐绳床空数息。
朝来满把得幽香,
案头乱插铜瓶湿。
一番花落转头空,
谁能往问天台拾。
中文译文:
蜀中的酒香浓郁如山一样积聚,开放与凋零在春风中默默无声。已经怜惜那正在发芽的香气,却还未完全展开的葡萄正在受到照耀。
半倾斜的野水流得弱不禁风,而高耸的松树则勇敢无畏。风中的花香应声传达数丈远,月光下的景色闪耀着同样的颜色。
听说故园的景物越来越繁茂,老人却自怨归家的日子不多了。百花已经凋落,春天即将结束,燕子坐在绳床上空洞地数着呼吸。
早晨来了,满手拿着幽香,案头插满了湿淋淋的铜瓶。一番花落,转眼间又一片空旷,谁能前去问询天台上的拾物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蜀中的美景和一些人物情感。诗人以酒香为引子,通过对春风、山水和月色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变幻无常。葡萄未完全开放的皪,象征着人事未定,未来的命运仍未明朗。
诗中还有对故园的怀念之情和对光阴的感叹。描述了故园景物的繁茂,但诗人却老去归家的日子已近,自叹时光匆匆,无法回到过去。
最后几句表达了无常的世态和人生的无常。诗人手中的幽香和插满铜瓶的案头,都象征着世间的繁华和美好转瞬即逝。花已凋落,景物变幻,诗人自问谁能去问询那位捡拾天台上物品的人,也是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传达了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展现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半垂野水弱如坠”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和人迹酴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àn chuí yě shuǐ ruò rú zhuì,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