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道中见寄》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兄弟的诗作有着深刻的味道,刻画着优美的形象,
和他相诗的人只能与画影相似。
短篇的诗如清冽的泉水,不容挹取;
长篇的韵律如风一吹,忽然千顷波涛起。
多年来,淮海之间定居成为了我的家,
忙于写书的道路上未能邀请你前来。
思念之情在半夜中发出清唱,
醉心于墨汁,在平明时照亮了东省。
从南方来,应该带来蜀山的泉水,
从西方传来的消息近乎得到了蒙山的茗茶。
出郊外共进一餐,欢乐无限,
去年的此时,我初次到达颍州。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寄给朋友子瞻的作品。诗人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兄弟的赞赏和怀念之情。他认为兄弟的诗作深具内涵,刻画精妙,只能与画影相比。苏辙将自己的诗与兄弟的诗相对照,自觉不如,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诗中描绘了短篇和长篇诗的不同特点。短篇诗如清冽的泉水,无法完全体味和吸取;而长篇诗的韵律变化如风吹起波涛,给人以无穷的感受。通过对诗歌形式的对比,诗人展示了自己对诗的深入思考和对表达形式的把握。
诗中还表达了对淮海之间的定居和写书生活的思念。苏辙赞美淮海之地,将其视为家园,但因忙于写作,未能邀请兄弟前来相聚。他在半夜时刻思念之情发出清唱,醉心于墨汁的创作,将光明带入东省。此外,诗中也透露了对蜀山泉水和蒙山茗茶的向往和渴望,展现了对远方的向往之情。
最后,诗人回忆起与兄弟在去年的此时初次相聚的欢乐时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赏析:
《次韵子瞻道中见寄》以简洁的句式和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苏辙对兄弟诗人的赞赏、对写作生活的思念以及对远方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兄弟的诗作与自己的进行对照,凸显了兄弟的才华和自己的自谦之态。
通过描绘短篇和长篇诗的特点,诗人展示了对诗歌形式的敏感和对创作技巧的思考。他将短篇诗比喻为清冽的泉水,长篇诗比喻为风吹起的千顷波涛,生动地表达了不同形式诗歌的韵律之美。
诗中的思念之情和对远方的向往,增添了诗词的情感色彩。苏辙表达了对淮海之地的深情厚意,将其视为家园,但又因为写作忙碌而未能邀请兄弟前来相聚。他在半夜中思念之情发出清唱,醉心于墨汁的创作,在平明时分照亮了东省,表达了对写作的痴迷和对创作灵感的渴望。
诗中对蜀山泉水和蒙山茗茶的向往,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远方的憧憬。这些向往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精神之境的追寻,体现了他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最后,诗人回忆起与兄弟在去年相聚的欢乐时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这种回忆增添了诗词的情感深度,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对友情的思考。
总体而言,苏辙的《次韵子瞻道中见寄》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对兄弟的赞赏、对写作生活的思念以及对远方的向往。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对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相思半夜发清唱”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道中见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g sī bàn yè fā qīng chà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