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书生行》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东方书生多愚鲁,
闭门诵书口生土。
窗中白首抱遗编,
自信此书传父祖。
辟雍新说従上公,
册除仆射酬元功。
太常弟子不知数,
日夜吟讽如寒虫。
四方窥觇不能得,
一卷百金犹复惜。
康成颖达弃尘灰,
老聃瞿昙更出入。
旧书句句传先师,
中途欲弃还自疑。
东邻小儿识机会,
半年外舍无不知。
乘轻策肥正年少,
齿疏唇腐真堪笑。
是非得失付它年,
眼前且买先腾踔。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东方书生的境遇和心境。书生们普遍缺乏实际经验,只在家中读书,闭门不出,被认为愚鲁无知。然而,他们自信地认为,通过阅读的知识能够传承给祖先。诗中提到了一些古代学者的名字,比如辟雍、太常等,暗示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他们的吟咏和思考却像寒虫一样默默无声,无法被外界所理解和赏识。虽然他们对于书籍的价值深信不疑,但他们的努力却很少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回报。诗中也提及了一些具体的人物,如康成、颖达、老聃、瞿昙等,他们或放弃了尘世纷扰,或追求了更高的境界,与书生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纷繁的是非得失中,眼下选择了追求进取,买卖先腾踔的态度。
赏析:
《东方书生行》以饱含哲理的语言描绘了书生们的心境和追求。诗中通过对书生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愚鲁与自信、孤独与坚持。他们在尘世中默默耕耘,虽然得不到外界的理解和认可,但他们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相信知识的力量。同时,诗中也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与书生们形成对比,从而凸显书生们的特殊境遇和追求的价值。最后,诗人以自己的选择和态度作为结尾,表达了在复杂的世界中,眼前的机会和进取至关重要,暗示了现实中取舍、得失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东方书生行》通过对书生们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现实境遇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哲学意味。诗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册除仆射酬元功”出自宋代苏辙的《东方书生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è chú pú yè chóu yuán gō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