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九秘全庵》是宋代文人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尝违。
溪山亦何有,永觉平日非。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混乱和个人境遇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觉得世道已经崩坏,道德伦理遭到破坏,但他自己仍然坚守着正直的原则,从未违背过自己的理念。他认为即使身处山水之间,也无法摆脱社会的荒谬和不合理。作者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日常生活的不尽如人意,希望能够超越这种平凡,追求更高远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双句四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首句“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尝违”揭示了作者对于社会道德状况的失望和不满,他认为世道已经破碎,但自己依然坚守着全然的原则,没有违背过。这表明了作者的坚定和正直,以及对于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溪山亦何有,永觉平日非”,通过对溪山的描绘,突显了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不满。溪山原本是人们向往的自然景观,但在作者的描写下,溪山也无法摆脱社会的荒谬和不合理。作者感到自己的平凡生活与日常琐事让他产生了疲惫和不满,他渴望超越平凡,追求更高尚的境界。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个人处境的不满和追求,展现了他坚守正直原则的品质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种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和反思,体现了苏辙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特情感和人生观。
“全理未尝违”出自宋代苏辙的《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九秘全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uán lǐ wèi cháng wé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