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病》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病
晴天送麦入仓,雨水催谷中的穗。我对上天的慈悲心怀疑,老农的辛苦尽显于曲调中。谁料连续三天的阴雨,将一丈高的田地淹没。各种庄稼争相奔流,通往河川的道路无法通行。夜间听到屋山崩塌的声音,白天谈论城闉的关闭。老弱无力,不知该如何是好,尤其是脾病更令人担忧。深夜突然发作,中午卧床忘记起身。好医生给我建议,不要滥用药物而自我庆幸。减少食量,保留谷物的神奇力量,调养身心,避免邪气侵袭。我独自一人居住在荒凉的木屋里,唯有你,元和年间的油灯,陪伴我度过寂寞的时光。天地虽然无穷,但人类对于天地的奥秘却十分浅薄。修行了三十年,感到愧疚,对你这位良医的赐予深感惭愧。
诗意和赏析:
《雨病》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田受雨水侵袭,农民们因此遭受困扰和痛苦的景象。诗人苏辙通过自己的身世和亲身经历,以及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深刻感受,表达出对天灾人祸的思考和对医学的敬重。
诗中的词句简洁明快,用词质朴自然,描绘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类力量的对比。诗人通过描述晴天送麦、雨水催谷的情景,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一幕,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无奈和无力。苏辙将天公对待人类的仁慈和农民辛劳的意义渲染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上天的怀疑和对人世间的疑惑。
诗的后半部分,苏辙将自己的身世和病痛融入其中,通过描述自己患病的痛苦和求医的经历,表达了对良医的感激之情。诗人借用自身的经历,对人类对于天地奥秘的无知表示了愧疚,对医学的知识和医生的关怀表达了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又表达了对农民劳动和医学的敬意。诗中融入了对人类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对天地奥秘的疑问和对身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人则昧其理”出自宋代苏辙的《雨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zé mèi qí lǐ,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