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霏微仅敛尘赏析

西北霏微仅敛尘朗读

《雨过》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过

东南流注已鸣涧,
西北霏微仅敛尘。
人意共怀艰食病,
天公那有不仁人。
云移已分贫无福,
雩应方知社有神。
田里相望无一舍,
终年苦乐会须匀。

中文译文:

雨过后,水从东南流入山涧,
西北的云雾微弱,仅能掩盖尘土。
人们共同怀抱着艰难、食物匮乏和疾病,
而上天之神却没有不仁的人。
云雾已经分开,贫穷没有福报,
只有举行雩祭才能认识到社会中的神明。
田地里相望着没有一座房屋,
整年的辛苦和快乐都需要平均分配。

诗意和赏析:

《雨过》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贫困和艰难的场景,展现了苏辙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思考。诗中的雨过意味着一次洗涤,也象征着困境之后的希望。东南流注已鸣涧,描述了雨水顺流而下的景象,暗示了希望和生机。西北的云雾微弱,掩盖不住尘土,表现了困苦和贫穷的现实。

诗中提到人们共同怀抱着艰难、食物匮乏和疾病,表达了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和关注。苏辙通过描绘人们的艰辛和痛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剥削的不满,呼吁天公应该对人们更加仁慈公正。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云雾分开,贫穷没有福报,需要举行雩祭来认识社会中的神明。这表明苏辙认为社会需要信仰和仪式来唤起人们的良知和正义感,通过集体的祭祀活动来寻求社会的改善和救济。

最后两句诗提到田地里相望着没有一座房屋,强调贫困和困苦的普遍存在,同时也表达了对财富和资源分配的不公。苏辙认为贫富应当平均分配,让整年的辛苦和快乐得到公平对待。

总的来说,苏辙的《雨过》通过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苦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剥削的不满之情。同时,他也提出了通过信仰和仪式来唤醒人们的良知和正义感,呼吁社会对财富和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的观点。这首诗词反映了苏辙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西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