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湘江滨,湘江滨,
芦苇摇曳波如银。
最终呼唤湘君,
问问湘神,云中君,
不知如何交相灵敏。
我担心湘江的鱼儿们,
死后都会变成人类。
曾经品尝过湘神的肉,
个个都成了忠臣。
想起湘神的骨骼,
始终不弯曲。
千年来,波水色如玉,
谁能下水,少取而得?
香沐函题,献给贡上国。
贡上国,即全胜和璞悬璃,
垂棘结绿。
诗意和赏析:
这首唐诗表达了对湘江的怀念和对湘神的景仰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湘江滨的景色和提及湘神的故事,展现了湘江的美丽和湘神的伟大。诗中的湘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形象,与湘神进行交流。诗人还表达了对湘江鱼儿的关切,担心它们会在死后变成人类,而彗星的忠诚与忠实则是相反的。
这首诗的情感深沉,言辞简洁,句式平稳流畅。通过描写湘江的特色和湘神的传说,诗人将湘江与湘神融入了整个作品。诗人还通过对湘神的赞美,强调湘江之美的永恒性。整首诗以湘江和湘神为核心,展现了诗人的对湘江的热爱和对湘神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于品质和忠诚的探讨,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深入。
“曾食灵均之肉兮”出自唐代贯休的《读离骚经》,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éng shí líng jūn zhī ròu xī,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