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范智闻五月十四日夜赏月》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微风净郊原,暮色含清夏。
微风轻抚着郊野,夜色中弥漫着夏日的清新气息。
层巅月欲上,炯炯木叶罅。
月亮正要升到树梢,木叶间透出明亮的光芒。
丰姿一发亏,爽气千毫射。
月色渐渐黯淡,清爽的气息却传遍千里。
流光不著地,黄抹溪西舍。
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染黄了溪水和西边的房屋。
翩然释峤飞,云流鳞鳞化。
云彩轻盈地飘来飘去,宛如一条条鳞片在流动。
常恐螺髻青,失此骊珠挂。
常常担心自己的发髻已经变白,失去了佩戴这颗美丽明珠的机会。
奇观天所吝,老眼得屡借。
这样的美景天地难得赐予,年迈的眼睛多次借来欣赏。
不嫌神太清,跣立高梧下。
对于如此清幽的景色,作者并不觉得过于空灵,他光着脚站在高大的梧桐树下。
故人肯留连,一笑偶良夜。
故友愿意与我一同停留,共享这美好的夜晚,我们相互一笑。
浊醪勿虚杯,庭缟醉可藉。
不要空杯敬我浊酒,庭院里的白衣可供你醉倒。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五月的夜晚,微风拂过郊野,夜色中散发着夏日的清新气息。月亮渐渐升起,映照在树梢上,而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散发出明亮的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月色逐渐黯淡,但清爽的气息却仍然弥漫在空气中。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沾染了溪水和房屋的黄色。云彩飘动不定,宛如一条条鳞片在流动。作者担心自己的发髻已经变白,错失了佩戴明珠的机会。然而,他仍然能够借老眼来欣赏这美景。作者站在高大的梧桐树下,感叹这样的景色并不过于空灵,而是令人心旷神怡。故友愿意与他共同停留,一同享受这美好的夜晚,彼此相互一笑。饮酒时,作者提醒朋友不要空杯敬他浊酒,而是可以借助庭院的白衣来醉倒。
这首诗词以清新、明亮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五月夜晚的赏月景象,将自然景色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如微风净郊原、炯炯木叶罅、云流鳞鳞化等,使整首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和清爽的气息,作者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和敬畏之情。诗词的结尾以朋友共赏的情景作为收束,展现了作者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刻的愿望。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微风与暮色、月光与木叶、清爽与黯淡等,使诗词更具层次感和张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自己年老眼睛的描写,表达了对美景的珍惜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作者以朋友的留连和共享美酒作为结尾,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的珍贵。
总之,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五月夜晚的赏月景象的感受和情感。读者在赏析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人情的温暖,同时也引发对时光流转和友谊之珍贵的思考。
“浊醪勿虚杯”出自宋代刘子翚的《同范智闻五月十四日夜赏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uó láo wù xū bē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