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沟桥王昭仪见寄回文次韵》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王昭仪远离故园的孤独和忧愁。
诗词以沟水泸边的景色为开篇,描述了落木疏疏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萧瑟之感。接着,作者表达了王昭仪收到了久远故乡的书信,但是她身在宫廷,距离故乡遥远,秋风凛冽,行程漫长,使得王昭仪感到无比寂寞。
夜晚的月光透过虚窗照入客房,让王昭仪陷入了梦境之中。这里的月光和虚窗象征着王昭仪内心的幻想和遥远的思念。同时,流雁断鸿、舞鸾离鹤的形象描绘了别离和离别的情景,暗示着王昭仪与故乡、亲人和爱人的分离。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提到了王昭仪饮尽了一杯酒,愁绪才渐渐散去,才真正感受到了孤独的滋味。裘貂、车马则象征着奢华和荣华,但是在这首诗中,它们只是象征着王昭仪的独处和孤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沟边的景色和王昭仪的内心感受,传达了作者对远离故园、孤独和忧愁的思考和体验。诗词以朴素的语言和淡淡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绪,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深深的思索和共鸣的余韵。
“沟水泸边落木疏”出自宋代汪元量的《泸沟桥王昭仪见寄回文次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ōu shuǐ lú biān luò mù sh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