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州》是宋代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凤州山馆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凤州山馆有清辉,
古木扶疏散陆离。
红尾锦鸡鸣古埭,
绿头花鸭盪幽池。
荷声策策秋来后,
桂影团团月上时。
病马啮荄思故枥,
惊乌绕树宿何枝。
三分割据人如梦,
满目兴亡客自痴。
走笔成诗聊纪实,
岷峨风土出蹲鸱。
译文:
凤州山馆散发着明亮的光辉,
古老的树木稀疏分布,形成了独特的景象。
红尾锦鸡在古老的埭上鸣叫,
绿头花鸭在幽深的池塘中嬉戏。
荷叶发出沙沙声,秋天已经来了,
桂树的影子随着月亮的升起而团团围绕。
病马在啃食草根时思念着故乡的马厩,
惊起的乌鸦绕着树枝找地方栖息。
三分割据的人们彷佛在梦中,
眼前充满兴亡变迁,客人们自顾自地陶醉其中。
用笔写下这首诗,只是作为记录,
岷峨的山川风土展现出一只蹲守的鸱鸟。
诗意:
这首诗词以凤州山馆为背景,通过描绘山馆的自然景色和动物活动,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流转的思考。诗中表达了秋天的到来,古树、鸟鸣、月光等元素与人物形成对比,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还借景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兴亡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无常的思考。
赏析:
《凤州》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腻而生动的场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致的观察力。山馆的清辉、古木的扶疏、红尾锦鸡的鸣叫、绿头花鸭的嬉戏,这些细节描写使得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形成对照,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荷叶的声音、桂树的影子、病马的思念、惊乌的徘徊,这些形象都为诗词增添了一种动人的意境。
最后两句“三分割据人如梦,满目兴亡客自痴。”表达了人事无常、兴衰更替的主题。通过“三分割据”来形容人们的现状,表明人们在权力斗争和纷争中往往陷入幻想和自我迷失。此外,作者还通过“岷峨风土出蹲鸱”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人情思考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思考。这首诗词既有鲜活的景物描绘,又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病马啮荄思故枥”出自宋代汪元量的《凤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ìng mǎ niè gāi sī gù lì,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