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是宋代诗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诗,它描绘了汪元量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文园多病厌文君,恨入金徽不忍闻。
寂寞高台留古迹,来牛去马自成群。
诗意:
汪元量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于自然山水的喜爱。他厌倦了官场上的文人雅士,因为他们常常将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凸显出来,而且往往是虚伪的。他更加喜欢自然山水,因为它们不会欺骗人,也不会说谎话。在高台上,他看到了许多古迹,这些古迹虽然已经不再有人记得,但它们仍然存在于那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寂静和宁静的感觉。来牛去马的声音成群地响起,也让人们感觉到自然的生命力。
赏析:
《琴台》是一首描写自然山水的诗。在这首诗中,汪元量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他认为自然是真实的,而官场上的文人雅士则往往是虚伪的。他在高台上看到了许多古迹,这些古迹虽然已经不再有人记得,但它们仍然存在于那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寂静和宁静的感觉。来牛去马的声音成群地响起,也让人们感觉到自然的生命力。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官场的厌倦,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寂寞高台留古迹”出自宋代汪元量的《琴台》,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mò gāo tái liú gǔ j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