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峡州楚塞楼》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通过描绘峡州楚塞楼所在地的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江流向着西陵平缓流淌,周围群山环抱着翠绿的峰峦。应当知道楚国曾为边塞,而非涪翁之地。如果有人像这座楼一样聪明英俊,那么楼观将重新焕发神明之光。面对风,常常听到滩水声低哑,仿佛在悲叹张仪黄昏时的横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江流、峡州楚塞楼为背景,将自然景色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楚国边塞历史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出江流平缓、群山环抱的景象,通过对楚国边塞的提及,表达了对楚国边塞历史的重视和敬仰。楚国作为边塞,常受外敌侵扰,但并非波涛汹涌之地,与涪翁相比,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诗中提到的“人若此贤真俊杰”,表达了作者对有才华、有智慧的人的赞美和向往。楼观在这样的人物面前,将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凸显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诗词的最后两句“临风每听滩声咽,似怨张仪作暮横”,通过自然景观中的滩水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张仪的缅怀之情。张仪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黄昏时被横逆处死,这里借用滩水声咽作为隐喻,将其与张仪的遭遇相联系,暗示了历史的悲壮和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背景和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楚国边塞历史的思考和对有才华人物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人生的思索。
“须知楚国尝为塞”出自宋代王之道的《寄题峡州楚塞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ū zhī chǔ guó cháng wèi sā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