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和蔡彦文题虞伯生张伯雨倡和帖》
中文译文:
髯驾已闻攀鼎水,
劫灰又见话昆池。
剑藏玉几山中记,
笔记玄卿天上碑。
旧谱紫霞吹鹤骨,
新章白雪写乌丝。
逃身我未学仙去,
何处还丹日月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杨维桢所作的《和蔡彦文题虞伯生张伯雨倡和帖》。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蔡彦文共同赞美虞伯生和张伯雨的画作,表达了对仙境和传世文化的向往和思考。
诗的开头两句“髯驾已闻攀鼎水,劫灰又见话昆池。”意味着诗人已经听说过攀鼎水和昆池的故事,这是指传世文化中的仙境之地。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神话传说和仙境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和启发。
接下来的两句“剑藏玉几山中记,笔记玄卿天上碑。”表达了诗人对传世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追忆。剑藏玉几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张果老,笔记玄卿则是指传说中的文人神仙文徵明。这些人物和事件在传世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诗人通过提及它们,表达了对文化传统的敬仰和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旧谱紫霞吹鹤骨,新章白雪写乌丝。”则是在描述传世文化中的艺术形象。紫霞、鹤骨、白雪和乌丝都是传世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高洁和美好。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示了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逃身我未学仙去,何处还丹日月迟。”则抒发了诗人自身的心境和追求。诗人对仙境和神仙的向往虽然强烈,但他认识到自己尚未达到修仙的境界,希望能够在日后的某个时刻实现这个愿望。这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传世文化中的仙境、人物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个人境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这种对传世文化的赞美和对超越尘世的追求,体现了杨维桢的文化情怀和思想内涵。
“劫灰又见话昆池”出自元代杨维桢的《和蔡彦文题虞伯生张伯雨倡和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é huī yòu jiàn huà kūn chí,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