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十三首)》是明代刘基的作品。这首诗以天地为瓮,万物为其中的腹腔,将人类比喻为腹中的虫子,描述了生命的生成、衰变和循环的过程。
诗中提到钻攻不休,脏腑翻覆,表达了生命的不断变化和脆弱性。作者提到帝青调节元气,用以指代天地自然的调和力量,但即使如此,也无法完全避免外界的侵害。诗中还描绘了人体的生理反应,如汗出和血涌,以及人性的狂猘和战争的残酷。
诗人问道何时能够平静下来,风停止,水回到原本的河道。他提到铸铁制成农具,等待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这表达了对和平、安宁和稳定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和自然界的比喻,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以及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这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人类在宇宙中微小而不可控的存在,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安宁和稳定生活的向往。
“天地若大瓮”出自明代刘基的《杂诗(三十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dì ruò dà wèng,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