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无处觅求羊赏析

隐居无处觅求羊朗读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是明代刘基创作的诗词。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济世何人希管乐,
隐居无处觅求羊。
扶桑未换旸乌彩,
腐草犹争爝火光。

这首诗的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忙生活的疑问:“济世何人希管乐”指的是现实社会中有谁愿意追求艺术和美好的事物。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渴望:“隐居无处觅求羊”,意味着他希望找到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过上恬静自在的生活。

“扶桑未换旸乌彩,腐草犹争爝火光”这两句描绘了世事的变幻和光阴的流逝。其中,“扶桑未换旸乌彩”指的是太阳未变换黄昏的光彩,暗喻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而“腐草犹争爝火光”则表达了即使是腐烂的草木也会争相散发出微弱的光芒,象征着人们对于生命的追求和希望。

百战承平戎马佚,
七年战伐艾菅长。
长沙迁客能流涕,
一日须垂一万行。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残酷。诗人写道:“百战承平戎马佚”,指的是在久经战乱之后,百姓终于迎来了和平,军队也解除了战备。然而,“七年战伐艾菅长”,战争的创伤仍然存在,农田荒芜,百姓生活艰难。最后两句“长沙迁客能流涕,一日须垂一万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伤害的同情和愤怒。他提到长沙的流离失所的难民会流泪,每天流下一万行的眼泪,强调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尽的悲伤。

这首诗词通过对世事变迁和战争创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和对比,如扶桑与腐草、百战与承平,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境遇和理想生活的思考。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