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是明代刘基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郊原过雨东作始,
枝上鹁鸠鸣可怜。
此地巢居犹葺垒,
他乡去子望归田。
匡时势异民思汉,
忧国心随雁到燕。
逝水自流人自老,
倚楹长忆至元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刘基在闻到鹁鸠鸣声时所产生的感受和思考。诗中描述了一片过雨后的郊原,枝头的鹁鸠凄凉地鸣叫着。这里是鹁鸠的巢居之地,但仍然需要修建篱笆围护。而他乡的亲人已经离开,希望他们能早日归田。作者感叹当时的时势不同,人们思念汉朝的风采。他们的忧国之心随着候鸟飞向燕京(即北京)。逝去的岁月如逝水般流淌,人们也随之老去。作者倚在楹柱旁长久回忆起元年的往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时期人们对国家和历史的思念之情。作者以鹁鸠鸣声为切入点,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相结合,传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时局的担忧。诗中的郊原雨后和鹁鸠的形象给人一种凄凉、荒芜的感觉,突显了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而对于他乡的亲人离去的描述,则凸显了家园的重要性和渴望回归的愿望。同时,通过对汉朝的思念和对元年的回忆,作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眷恋和对当下时局的忧虑,流露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和关切。它既具有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凸显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所抱有的民族复兴的梦想和忧国的情怀。
“匡时势异民思汉”出自明代刘基的《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uāng shí shì yì mín sī hà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