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闻春禽寄江阴包鹤洲》是明代杨基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舟中闻春禽寄江阴包鹤洲,
山中无音乐,丝竹在禽鸟。
嘤嘤呼春晴,呖呖报春晓。
娇吟与柔哢,圆滑斗新巧。
知君在山中,乐此长不少。
疏篱密竹外,深涧绿树表。
青鞋踏花影,信步听未了。
归去闻筝声,应怪银甲小。
我来行一月,风雨春江渺。
今朝豁晴霁,孤琴破幽悄。
铿如女娲笙,忽作余音袅。
平生黄钟耳,直欲辨分杪。
万事付松风,翛然坐秋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舟中听到山中的春禽鸣唱,抒发了作者对山野音乐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诗中的"山中无音乐,丝竹在禽鸟"表达了山野之间自然的和谐音乐,没有人工的丝竹声,而是禽鸟的鸣唱成为了美妙的音乐。作者用“嘤嘤呼春晴,呖呖报春晓”形容禽鸟的鸣唱声,将春天的清晨和晴朗的天气与禽鸟的歌声相连。
诗中还描绘了禽鸟的鸣唱声:“娇吟与柔哢,圆滑斗新巧”,表达出禽鸟鸣唱声的娇柔动听之感。作者深知在山中欣赏这美妙的声音,能够带来无穷的乐趣,因此说:“知君在山中,乐此长不少”。
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如“疏篱密竹外,深涧绿树表”来烘托出禽鸟鸣唱的环境,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丽。作者步行在山间,踏着青鞋,沉浸在花影中,静静地欣赏禽鸟的歌声,仿佛永远也听不够。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诗人离开山中,回到了日常生活中。他归去之后,又听到了筝声,但这次听到的声音似乎有些微小,作者幽默地说:“应怪银甲小”。这段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音乐的思念和对自然声音的珍视。
最后几句诗词表达了作者惋惜时光的流逝,他来这里只待了一个月,却感觉风雨春江已经渺茫无边。然而,即使在今天这个晴朗的日子里,孤琴的声音仍然打破了寂静,如女娲笙般悠扬。诗人的耳朵像黄钟一样悠远,渴望能够分辨出这美妙的音乐来自何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将一切交给松风,坐在秋草中,心境宁静,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首诗词通过对山野音乐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声的热爱和渴望,以及在山水之间的宁静与欢愉。通过对禽鸟鸣唱和自然声音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生机和美好的山野世界,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铿如女娲笙”出自明代杨基的《舟中闻春禽寄江阴包鹤洲》,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ēng rú nǚ wā sh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