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十四首)》是明代诗人杨基的作品。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争、政治和历史的沧桑变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善斗须扼吭,
善战须抟膺。
楚不都关中,
卒为汉所倾。
洛阳非用武,
况乃居彭城。
曹公失荆州,
致使吴蜀争。
五马渡江南,
神孙终莫平。
元师破襄阳,
宋社忽已更。
制胜在得势,
勿云险可轻。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对战争、政治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作者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忧虑。
诗中提到了楚汉之争、荆州失陷、吴蜀争夺等历史事件,通过这些历史典故,作者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对人世间纷争和权力斗争的反思。
诗词中的"善斗须扼吭,善战须抟膺"表明作者认为战争并非轻松的事情,善于战斗必须拼尽全力,善于作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洛阳非用武,况乃居彭城"表明洛阳作为国都并不适合用兵,而居于彭城更是如此。这句诗指出了不同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暗示了战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环境来决策。
"曹公失荆州,致使吴蜀争"描述了曹操失去荆州的事件,导致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这句诗揭示了政治决策和失误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五马渡江南,神孙终莫平"描述了五马渡江南的神孙(指刘备)最终未能平定江南地区。这句诗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无法完全掌控局势。
"元师破襄阳,宋社忽已更"描述了元师攻破襄阳城,宋社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这句诗暗示了战争胜负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揭示了政权更迭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
"制胜在得势,勿云险可轻"这句诗语含义深远,表明制胜的关键在于获得有利的局势,不能轻视危险。这句警示人们要珍惜胜利的机会,不可轻视挑战和危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战争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思熟虑和对人世间纷争的忧虑。它展示了诗人对战争本质和人性的洞察,并通过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对权力争斗和政治决策的思考。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并警示人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警觉和决心。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历史的镜鉴,传递了对战争和政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和社会伦理的关注。
“况乃居彭城”出自明代杨基的《感怀(十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uàng nǎi jū péng ché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