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阅一潸然赏析

披阅一潸然朗读

《挽胡信芳上舍二首》是宋代王珪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离别友人胡信芳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胡信芳上舍二首

清弋江村外,
工山右县边。
追游曾结社,
许与更忘年。

郢斩无为质,
牙琴有绝弦。
巾箱遗墨在,
披阅一潸然。

译文:

在清澈的弋江村外,
工山的右侧边缘。
曾一起游玩结伴,
许下共同度过忘年。

郢斩无为质,
牙琴的弦已断。
背上的巾箱留下了墨迹,
心中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流畅的词章表达了作者对胡信芳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两人曾一起游玩的景象,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忘年时光。作者用"郢斩无为质"来形容胡信芳的才华出众,意味着他的才能被埋没无用。而"牙琴有绝弦"则象征着友人之间的联系被断绝,弦已断,再也无法奏出和谐的音乐。最后两句"巾箱遗墨在,披阅一潸然"表达了作者在阅读胡信芳的遗作时的感受,心情激荡,不禁泪流满面。

这首诗以婉约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离别的伤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细腻和对友情的深沉体验。通过描写胡信芳的才华被埋没和友情的终结,诗人表达了对离别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流畅的韵律和深情的意境,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苦涩和人生的无常。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