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春不青赏析

寒山春不青朗读

《发会同馆》是宋代宰相王珪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自豪和使命感,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感叹和思考。

诗词中的"一持天子节,兹喜去龙庭"表达了作者作为宰相,执掌天子的权柄和重要职责的自豪感。他喜悦地离开了皇帝的宫廷,来到了会同馆,这里是他处理政务和辅佐皇帝的地方。

接着,诗词用"大漠夜犹白,寒山春不青"来描绘自然景色。在广袤的沙漠中,即使是夜晚,依然明亮如白昼,而寒冷的山岭却没有春天的绿色。这种景象传达了一种无常的感觉,也可能暗示了政治上的动荡和不稳定。

诗词中的"峰多常蔽日,地绝欲回星"描绘了高山的峰峦层叠,常常挡住了阳光,使周围的地面失去了光明。地面也仿佛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回归的星辰。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压抑和困顿的感觉,可能代表了政治上的挫折和困境。

最后两句"同类惟所适,鸣镳毋暂停"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思考。他认为只有适应环境、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他强调要像鸣镳一样,不停地奏响,不停地行动,不停地为国家和皇帝尽职尽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自己职责和身份的自豪感,同时也透露出对政治和自然的思考。通过描绘沙漠、山岭和星辰等景象,诗词表达了一种无常和困顿的意境。最后,作者呼唤自己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