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隆池上对月》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池塘边的夜景,表达了孤独寂寞的心境。
诗人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野月来何处”,表明夜晚的月亮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丽存在,但它却来自未知的远方,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东池旁柳树的倒影十分深邃,暗暗流转的水面上,倒映出了柳树的形态,增添了夜晚的幽静与神秘。
然后,诗人用“微生水风力,稍散暝云阴”这样的形象描写,表现出微弱的水面泛起了微风,微风吹散了逐渐浓厚的暗云,使得月光得以透过云层,更加明亮地照耀下来。这一景象展示了自然的变化和流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思绪的起伏。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夜晚的草地上荧火虫的点点闪烁,以及林中鹊鸟的活动。冷寂的夜晚,荧火虫的微光在静谧的草地上闪烁,而林中的鹊鸟也不时飞动,给人一种活力和生机的感觉。这些细节揭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活跃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人以“欲知清绝兴,不寐有孤吟”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于清高绝妙的境界的追求。他暗示自己的心境与夜晚的景色相通,通过寂静的夜晚,他能够找到内心的独白,唤起诗情画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池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清高的心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描绘水、云、月、草和鸟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敏感和对于清净高远的追求。这首诗既展示了夜晚的美丽景色,又抒发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于内心世界的思索,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野月来何处”出自宋代韩维的《绍隆池上对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ě yuè lái hé chǔ,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