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十六洞》是宋代郑獬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草深、树密的环境,以及地底溪水的隐约声音,表达了作者在行走山间时的感悟和领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草深树密不见溪,
但闻地底溪声回。
忽从山口渡流水,
始知此溪山北来。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郑獬在行走山间时的感受和体验。诗的开头描述了草木茂密、树木丛生的景象,但是却看不到溪水的踪迹。然而,仅仅通过耳朵,可以清晰地听到地底溪水的回荡声。在这种环境中,作者突然来到山口,看到了潺潺流淌的溪水,才意识到这条溪流是从山的北面流来的。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草深树密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山林的浓密和生机,而地底溪水的声音则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隐约的美感。诗的结尾,通过山口渡过的流水,让人们对溪水的来处产生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引发了对山水背后更深层次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笔触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探索精神。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山林的宁静与神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奇妙的关系。
“始知此溪山北来”出自宋代郑獬的《过三十六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ǐ zhī cǐ xī shān běi lái,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