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来临的场景为主题,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传达出对时光流转和个人境遇的思考。
诗词中的第一句“马蹄残雪未成尘”描绘了冬季的残雪仍未完全融化的景象。这一景象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第二句“梅子梢头已著春”以梅花的细小枝头上已经开放的花蕾,宣告着春天的即将到来。通过对冬季与春季的对比,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四季更替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巧胜向人真奈老,衰颜从俗不宜新”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年老和衰朽的感叹。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纪已经老去,但内心仍然充满了智慧和才华。然而,社会上的习俗和观念使得衰老的外貌不符合新时代的审美标准。这种对年老与社会观念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高门肯送青丝菜,下里谁思白发人”揭示了诗人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高门指的是贵族家庭,而青丝菜则象征着年轻的时髦女子。诗人抱怨高门贵族只追求年轻美貌的女人,却不关心年老的诗人。这种对社会冷漠和对诗人身份的思考,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辛酸。
最后两句“共学少年天下士,独能濡湿辙中鳞”传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诗人希望年轻人能够向他学习,共同追求卓越。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的坚持和努力。这种对年轻人的鼓励和对自己精神力量的彰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立春》通过对春天来临、个人衰老和社会冷漠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诗词中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以及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独能濡湿辙中鳞”出自宋代陈师道的《立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néng rú shī zhé zhōng lí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